1、海外审计模式与目的的历史演进
审计模式的改进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其依据审计环境的变化而改进和健全。根据海外审计模式的演进经历,可以把审计目的按出现的先后次序分为查错揭弊阶段、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阶段、查错揭弊与验证财务报表公允性并重阶段、减少信息风险阶段。其中审计模式的进步经历如下:20世纪40年代之前为账项基础审计模式,20世纪40年代后为规范基础审计模式,20世纪70年代后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崭新的审计模式,已经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里得到充分的看重,并率先在行动成本审计中得以推行。该种模式下,行动成本不只要从更高层面评价会计报表的公允性、揭露管理层舞弊,还要剖析企业经营风险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报表用户正确评估企业价值和进行有关决策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审计保障。
2、海外审计环境对审计模式的影响
1、政治环境
安然和世通财务舞弊案后,美国政府飞速进行调整,确立了一个独立的新的监督机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负责监督公众企业的审计和有关事情,其权力范围非常大,可以拟定审计和有关鉴证标准,检查、调查和惩戒事务所有关管理。PCAOB受证券买卖委员会(SEC)的监督,SEC通过PCAOB就能间接、有力地监管会计职业界,但同时,这种独立的监管体系并没完全不承认会计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体系。对于从事公众公司审计以外的事务所的监管,仍由同业互查来达成。并且,政府决定从2003年起加强对SEC的拨款,进一步强化SEC的监管权。这种独立监管模式解决了自律管理模式的角色冲突和形式上独立的问题,独立监管方拥有来自政府和行业的支持,可以兼有政府的权威性和行业的专业能力,在一定量上纠正市场自由主义和市场失灵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独立监管适应性强,能飞速依据变化做出反应。
2、经济环境
在美国式公司治理模式中,大部分公司设立了独立董事规范、股票期权勉励规范等,同时,使用中介机构约束、强势监管、民事诉讼等配套规范以提升管理层的违规本钱。但,美国开放的公司结构、分散的股权、强管理者、弱所有者如此的规范,并不是完美。
第一,美国的独立董事不可以真的发挥用途。近年来,美国不少公司独立董事占70%到80%以上,但因为没有对独立董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使其失去了预防权力集中和滥用权力上的制衡用途。
25%的独立董事是所任职企业的顾问或律师;或者为所任职公司提供经纪和投资银行业务,从公司赚取很多的咨询费和其他收入。
第二,为勉励公司管理层而设计的股票期权规范成了公司造假的直接动力。当股票期权成为经理人报酬的主要来源时,经理人自然有动力操纵收益。如世界通信公司在账目中有38亿USD成本支出被作为资本开支,掩盖公司亏损。另外,因为管理层的信息优势,加上美国法律允许管理层向公司贷款以购买公司股票,事实上管理层已经将自己作为股东的风险完全转嫁给了公司,只须在坏消息颁布之前抬高股价卖出股票即可。
3、法律环境
(1)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外出现的新型事务所组织形式。在这种组织形式下,事务所以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各合作伙伴对个人执业行为导致的结果承担无限责任,合作伙伴之间不相互承担连带责任。近几年,因为审计诉讼案件急剧增加迫使美国以四大为首的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转为有限责任合伙制,有限责任合伙制已经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进步的主流组织形式。
(2)行动成本的民事法律责任
虽然80年代法律诉讼爆炸的冲击,使美国国会于1995年通过了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比率赔偿责任取代了连带赔偿责任,大大降低了行动成本的风险,行动成本只需要对与其责任相应的损失赔偿份额负责,但对故意违反证券法规的被告仍适用连带责任。在现在的美国市场上,假如事后发现事务所减少审计水平,投资者将会通过法律诉讼需要事务所承担巨额的赔偿责任。这种法律风险很大地提升了事务所减少水平的机会本钱,使得事务所提供低水平审计服务从经济上变得无效。
(3)针对上市舞弊的萨班斯法案
安然和世通财务舞弊案后,美国政府启动紧急立法机制,针对证券市场上各种舞弊行为,强化SEC等的执法力度,拟定了萨班斯法案。它实质是在法律层次上对现代会计、审计规范的系统安排,尽量地削弱行动成本和公司管理当局的利益关系,增强行动成本在审计工作中客观判断、公正执业的能力,提升审计服务的水平,促进行动成本行业向更规范、更独立的方向进步。
4、科技环境
早在计算机进入实用阶段时,美国就开始提出系统审计并付诸推行,计算机与信息管理软件在企业的普及使得借助计算机进行欺诈舞弊的犯罪事件不断出现,如1973年1月美国“产权基金公司”的保险经营商就借助计算机诈骗了数亿USD,这类事件让负责对推行欺诈的公司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经济和信誉上都遭受了巨大损失,美国审计界开始看重信息管理软件在企业的应用给审计工作带来的风险,随之,在国际大型会计公司中出现了没行动成本资格的合作伙伴,他们持有些专业资格就是信息管理软件审计师(CISA),这类人才一般都拥有全方位的计算机软硬件常识,对互联网和系统安全有独特的敏锐性,并且对财务会计和单位内部控制有深刻的理解。
从美国的环境原因剖析,行动成本行业不可以完全依靠于自我监管,公司治理也没完美的模式,促进行动成本行业打造起健全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借用一流的科技不断寻求一流的审计模式,以有效地抵御外部风险。
3、海外审计准则中的规定――以美国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为例
1、美国审计准则中的舞弊准则
美国行动成本协会于2002年十月发布了第99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准则(SASNO.99),需要行动成本在一些高风险的审计范围,如收入确认、存货数目、会计估计等实行“有错推定”假设,也就是说,行动成本假如没充分、适合的审计证据证明该买卖事情或科目余额是真实的,则应当推定其存在问题,不可以草率地认同会计报表。该准则也强调审计职员在审计每一个项目时都要维持高度的职业怀疑精神,不可以推断管理层是诚实可信的,第一要考虑是不是有舞弊的嫌疑。因为该准则针对切实提升审计舞弊的成效做出了一系列富有效果的改进,导致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全方位贯穿于审计准则之中。
2、国际审计准则中的风险模型
2003年十月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正式引进了“重大错报风险”的定义,对审计风险模型重新描述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整理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风险模型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将因为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要紧构成要点进行评估。
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明确需要审计工作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为起点和导向,从企业的策略经营风险入手,强调从宏观上知道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的环境,紧紧围绕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来设计和实行审计程序,最后保证财务报表整体没有重大错报。
4、现在海外会计师事务所使用的审计模式――以美国毕马威(KPMG)为例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为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与办法,研究拟定了经营风险计量程序(Business Measurement Process,BMP),专门剖析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下的经营状况,以确定重点经营风险怎么样影响财务结果。以下就以KPMG的经营风险计量程序(BMP)为例,介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现在应用。
1、BMP――剖析经营风险的过程
(1)策略剖析
在策略剖析中,审计师应当考虑:顾客的经营策略与策略经营风险对主要的会计选择和财务报表披露来讲意味着什么;会计估计与计价是不是反映了重大的经营风险;顾客的策略风险怎么样影响经营步骤和买卖步骤的额外审计工作。
(2)经营步骤剖析
在经营步骤剖析中,审计师剖析顾客组织的重点经营步骤,对每个重点核心步骤进行深入剖析,辨别要紧的步骤目的、与这类目的有关的经营风险、用来减少风险的控制,与这类风险和控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3)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贯穿于BMP审计全过程的。审计师要并特别关注风险管理程序的充分性,包含管理当局所辨别的这类风险是不是完整,现有些控制手段是不是可以将风险降低到可以同意的水平,会计政策选择和财务披露是不是反映了未控制的风险。
(4)经营计量
在经营计量中,审计师应该关注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步骤和变量,也要剖析过去的和类似组织之间的有关绩效计量(财务的和非财务的)。而且审计师要依据它们对有关报表认定的影响评价顾客的收入确认实务,与顾客所报出收益的水平。
(5)持续改进
审计师所获得的有关顾客外部环境、组织的策略与步骤风险、策略管理的水平与效率、核心经营与资源管理过程的全方位知道,结合主要步骤的绩效指标,使得审计师可以以审计副商品的形式向管理者和所有者提供有价值的独立反馈。对于顾客,它是一项额外的收益。
2、BMP――剖析性程序与证据的获得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过程主要包含三个环节:形成有关经营绩效与财务情况的预期,比较预期与财务报表所包括的认定,评价重大的差异。审计师运用复杂的策略和经营步骤的剖析性程序来形成支持财务报表的金额预期值的证据,能够帮助将审计职员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做进一步测试的买卖和账户余额上,以获得进一步的保证。这类剖析性程序包含策略剖析、经营模拟、核心步骤剖析、资源管理步骤剖析、信息管理步骤剖析、重点营业额指标和企业整体绩效的结合,就构成了基于策略系统视角的剖析性程序。应用这类综合的剖析性程序,结合对其他舞弊风险原因的评价,可以提升审计师发现和诊断与管理层舞弊有关的异常现象。虽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增加了上述的变化,但并没完全否定传统的审计办法和程序,譬如:仍以审计风险模型来确定风险水平;仍然以风险评价为基础配置资源;仍然以获得的审计证据为基础形成财务报表审计建议等等。它们在审计过程中仍然发挥着要紧有哪些用途。